1月13日下午,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希腊汉学中心硕博、终身学习项目推介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爱奥尼亚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弗洛罗斯(Andreas Floro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主任兼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Stavros Katsios)、希腊汉学中心行政主任埃琳娜·埃弗拉米多(Elena Avramidou)、爱奥尼亚大学外语翻译与口译教授弗拉乔普洛斯·斯特凡诺斯(Stefanos Vlachopoulos)等爱奥尼亚大学、希腊汉学中心各项目负责人对涵盖人文社科、
“非遗里的中国年”暨“典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活动1月8日在世界汉学中心举行。来自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的多名学者在当地逛大集、寻年味,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在亲身感受完非遗大集后,多位中希学者通过深入对话与研讨,深入探讨中希典籍与传统节庆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大文明的相互交融与现代价值。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8日在世界汉学中心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跨文化合作时如是说。
“非遗里的中国年”
2022年7月,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年八月正式设立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迄今为止,作为汉学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组织,理事会已汇聚了来自全球63个国家的400多位杰出专家,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汉学学术网络。 同时,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已牵头构建起涵盖三十余个国家的国别理事会体系,旨在将各国汉学家组织和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群体效能。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汉学家在汉学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
图志